毛澤東在陜北怎么過中秋
2016-09-14 17:42:15 作者:未知 來源: 網友評論 0 條
毛澤東一生一共度過了83個中秋節。
從1935年秋天到陜北,到1948年春天東渡黃河,他在陜北期間一共度過了12個中秋節,不過呢,1945年8月底毛澤東去重慶談判,那個中秋節是在重慶度過的,如此算來,真正在陜北度過的,一共是十一個中秋節。
這十一個中秋節中,比較有意思的主要是三次
1940年6月份,江青出生了女兒李訥。毛澤東年屆半百喜得小女,十分高興。
女兒滿月后的中秋節,毛澤東特意以他和江青的名義邀請中央醫院部分醫護人員,到他家里做客。
因為當天請來的客人多,除平時的廚師外,毛澤東還讓機要秘書葉子龍及其夫人江英過來幫廚,弄出一頓在當時的延安來說絕對算得上高規格的豐盛午餐。
看著女兒咧嘴甜甜地笑,毛澤東的高興之情溢于言表,度守了一個氣氛熱鬧而歡快的中秋節。
提及中秋節,還不得不說到與毛澤東關系密切的一個人,就是后來擔任衛生部長的傅連璋。
傅連璋出生于1894年的中秋節。1927年,南昌起義部隊與國民黨軍在瑞金、會昌等地激戰,傅連璋在汀州救治了300多名起義軍傷員。紅軍于1929年到達長汀后,毛澤東與他結下深厚友誼。
后來,傅連璋長期負責毛澤東的保健工作。1944年的中秋節,毛澤東在延安破格為這位醫務工作者舉行慶壽大會,這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這也許是一種尊重人才或報恩之心的特殊形式吧。
1947年的中秋節,毛澤東是在轉戰陜北中度過的。
剛剛結束的沙家店戰役改變了西北戰局。在葭縣朱官寨的一個院子里,毛澤東與戰士們席地而坐,就著辣椒喝酒、賞月、談天,山居過節,他們居然也吃到兩塊月餅和幾串葡萄,小院里傳來開心的歡笑。
夜深人靜時,一輪皓月掛在天空,毛澤東抑制不住勝利的喜悅,逸光遄飛,詩興大發,揮毫賦詩《喜聞捷報》中秋步運河上,聞西北野戰軍收復蟠龍作。
詩曰:秋風度河上,大野入蒼穹。
佳令隨人至,明月傍云生。
故里鴻音絕,妻兒信未通。
滿宇頻翹望,凱歌奏邊城。
以上就是毛澤東在陜北度過的幾個中秋節。
1945年,在重慶的那個中秋節是怎么過的呢。那一天,南方局和十八集團軍辦事處的同志,在紅巖村禮堂歡迎毛澤東,專門舉行了中秋節晚會。會上,一些同志欣喜的讀到了毛澤東那首著名的詞《沁園春雪》。
毛澤東還讓身邊工作人員給外圍警衛的國民黨憲兵送了月餅,祝賀節日。
其實,中秋節這個中華民族的美好節日,毛澤東一生中卻擁有了太多悲與歡、離與合的不解情緣。
他曾在中秋節扶棺追思母親,也是在剛剛過完最后一個中秋節,進入八月十六剛十分鐘,就永遠離開他深愛的人民。
曾與他牽手十年的賀子珍,卻是出生在中秋節,賀子珍的父親賀煥文因為女兒生在桂子飄香的中秋,且有圓月相伴,為她取名“桂圓”。
毛澤東的詩中,也出現過中秋節,《沁園春 長沙》的最后一句“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描寫的就是1914年中秋節。
那一天,毛澤東和其他幾個同伴泛舟湘江,明月朗照之下,心情舒暢,有人提議游泳。后來,毛澤東他在《沁園春 長沙》中提及這次游泳和十余年前的童年趣事。
1927的中秋節,肖家祠堂的天井上空掛著一輪皓月。時任秋收起義前敵委員會書記的青年毛澤東,由安源到達湘贛邊陲山城銅鼓。
毛澤東指著一輪圓月對與會的人員說:“今天是中秋節,我沒有給同志們帶來月餅,但我帶來了比月餅更好的東西,這就是黨的“八七”會議的精神。”他宣布了舉行秋收暴動的決定,把二十軍獨立團的番號改為中國工農革命軍三團,毛澤東的動員使人們明顯感覺到臨戰空氣。
當天,他激情豪吟《西江月·秋收起義》
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
修銅一帶不停留,便向平瀏直進。
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
秋收時節暮云沉沉,霹靂一聲暴動。
1948年的中秋節,毛澤東是在西柏坡度過的。
那一天,正值濟南戰役,他在對許世友全面作出戰斗部署后,靜靜地等待著勝利的消息。當時的濟南城下,月明星稀,秋高氣爽。根據攻城指揮部的命令,戰斗從午夜時分開始,“打進濟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吶喊聲響徹云霄。
建國以后的中秋節則是別樣的味道。
1957年,65歲的毛澤東逐漸步入晚年。這一年的中秋節,他選擇了暢游長江和湘江。
在品嘗彬州梨的同時,他在長江和湘江的激流中展示了他的各種泳姿。
之后,他又去了杭州,觀看錢塘江大潮,并在錢塘江游泳,留下了“千里波濤滾滾來,雪花飛向釣雨臺。人山分贊陣容闊,鐵馬從容殺敵回”的美麗詩篇。
1961年9月24日,也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
這一天,毛澤東與來訪的蒙哥馬利元帥共進午餐,他們談得極為深入,就領袖的魅力、權威和他所領導人民的關系交換了看法。蒙哥馬利元帥不但對這位偉人要了面對面的接觸和交流機會,更是對“槍桿子里面出政權”有了新的深刻的理解。
1974年4月和1975年4月,80多歲高齡的毛澤東最后一次離開北京,先后在武漢、長沙、南昌、杭州停留270天,特別在長沙停留了114天。
有歷史學者認為,這期間的中秋節,毛澤東是在激烈的思想斗爭中度過的,因為這期間他作出了一個重大決策,重新選擇鄧小平接班。
1975年的中秋節,陸定一的子女請復出后的鄧小平轉交毛澤東一封信,轉達了陸定一被關押之前對毛澤東所表達的堅定信念,并期望毛澤東再次挽救他們的父親。
中秋節過后四天的9月28日,毛澤東批示:請小平同志商有關同志,研究一下,提出意見告我。然而,病入膏肓的毛澤東再也無力過問這一問題。在1976年的中秋節過后十分鐘,他永遠離開了人間。
縱觀毛澤東一生度過的一個個中秋節,他的付出、痛苦和離別是遠遠高于給予、歡喜和團圓的,這也正從另一個側面印證:為了別人過上一個快樂的中秋節,毛澤東自已舍棄了多少個應該得到歡樂的中秋節。
中秋節在際,我們有什么理由不追思這位偉人?
但愿每個中國人中秋之夜樹下賞月、品嘗月餅時,再寄衷思一縷給老一代革命者,因為天上從來不會隨意掉下月餅。
從1935年秋天到陜北,到1948年春天東渡黃河,他在陜北期間一共度過了12個中秋節,不過呢,1945年8月底毛澤東去重慶談判,那個中秋節是在重慶度過的,如此算來,真正在陜北度過的,一共是十一個中秋節。
這十一個中秋節中,比較有意思的主要是三次
1940年6月份,江青出生了女兒李訥。毛澤東年屆半百喜得小女,十分高興。
女兒滿月后的中秋節,毛澤東特意以他和江青的名義邀請中央醫院部分醫護人員,到他家里做客。
因為當天請來的客人多,除平時的廚師外,毛澤東還讓機要秘書葉子龍及其夫人江英過來幫廚,弄出一頓在當時的延安來說絕對算得上高規格的豐盛午餐。
看著女兒咧嘴甜甜地笑,毛澤東的高興之情溢于言表,度守了一個氣氛熱鬧而歡快的中秋節。
提及中秋節,還不得不說到與毛澤東關系密切的一個人,就是后來擔任衛生部長的傅連璋。
傅連璋出生于1894年的中秋節。1927年,南昌起義部隊與國民黨軍在瑞金、會昌等地激戰,傅連璋在汀州救治了300多名起義軍傷員。紅軍于1929年到達長汀后,毛澤東與他結下深厚友誼。
后來,傅連璋長期負責毛澤東的保健工作。1944年的中秋節,毛澤東在延安破格為這位醫務工作者舉行慶壽大會,這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這也許是一種尊重人才或報恩之心的特殊形式吧。
1947年的中秋節,毛澤東是在轉戰陜北中度過的。
剛剛結束的沙家店戰役改變了西北戰局。在葭縣朱官寨的一個院子里,毛澤東與戰士們席地而坐,就著辣椒喝酒、賞月、談天,山居過節,他們居然也吃到兩塊月餅和幾串葡萄,小院里傳來開心的歡笑。
夜深人靜時,一輪皓月掛在天空,毛澤東抑制不住勝利的喜悅,逸光遄飛,詩興大發,揮毫賦詩《喜聞捷報》中秋步運河上,聞西北野戰軍收復蟠龍作。
詩曰:秋風度河上,大野入蒼穹。
佳令隨人至,明月傍云生。
故里鴻音絕,妻兒信未通。
滿宇頻翹望,凱歌奏邊城。
以上就是毛澤東在陜北度過的幾個中秋節。
1945年,在重慶的那個中秋節是怎么過的呢。那一天,南方局和十八集團軍辦事處的同志,在紅巖村禮堂歡迎毛澤東,專門舉行了中秋節晚會。會上,一些同志欣喜的讀到了毛澤東那首著名的詞《沁園春雪》。
毛澤東還讓身邊工作人員給外圍警衛的國民黨憲兵送了月餅,祝賀節日。
其實,中秋節這個中華民族的美好節日,毛澤東一生中卻擁有了太多悲與歡、離與合的不解情緣。
他曾在中秋節扶棺追思母親,也是在剛剛過完最后一個中秋節,進入八月十六剛十分鐘,就永遠離開他深愛的人民。
曾與他牽手十年的賀子珍,卻是出生在中秋節,賀子珍的父親賀煥文因為女兒生在桂子飄香的中秋,且有圓月相伴,為她取名“桂圓”。
毛澤東的詩中,也出現過中秋節,《沁園春 長沙》的最后一句“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描寫的就是1914年中秋節。
那一天,毛澤東和其他幾個同伴泛舟湘江,明月朗照之下,心情舒暢,有人提議游泳。后來,毛澤東他在《沁園春 長沙》中提及這次游泳和十余年前的童年趣事。
1927的中秋節,肖家祠堂的天井上空掛著一輪皓月。時任秋收起義前敵委員會書記的青年毛澤東,由安源到達湘贛邊陲山城銅鼓。
毛澤東指著一輪圓月對與會的人員說:“今天是中秋節,我沒有給同志們帶來月餅,但我帶來了比月餅更好的東西,這就是黨的“八七”會議的精神。”他宣布了舉行秋收暴動的決定,把二十軍獨立團的番號改為中國工農革命軍三團,毛澤東的動員使人們明顯感覺到臨戰空氣。
當天,他激情豪吟《西江月·秋收起義》
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
修銅一帶不停留,便向平瀏直進。
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
秋收時節暮云沉沉,霹靂一聲暴動。
1948年的中秋節,毛澤東是在西柏坡度過的。
那一天,正值濟南戰役,他在對許世友全面作出戰斗部署后,靜靜地等待著勝利的消息。當時的濟南城下,月明星稀,秋高氣爽。根據攻城指揮部的命令,戰斗從午夜時分開始,“打進濟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吶喊聲響徹云霄。
建國以后的中秋節則是別樣的味道。
1957年,65歲的毛澤東逐漸步入晚年。這一年的中秋節,他選擇了暢游長江和湘江。
在品嘗彬州梨的同時,他在長江和湘江的激流中展示了他的各種泳姿。
之后,他又去了杭州,觀看錢塘江大潮,并在錢塘江游泳,留下了“千里波濤滾滾來,雪花飛向釣雨臺。人山分贊陣容闊,鐵馬從容殺敵回”的美麗詩篇。
1961年9月24日,也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
這一天,毛澤東與來訪的蒙哥馬利元帥共進午餐,他們談得極為深入,就領袖的魅力、權威和他所領導人民的關系交換了看法。蒙哥馬利元帥不但對這位偉人要了面對面的接觸和交流機會,更是對“槍桿子里面出政權”有了新的深刻的理解。
1974年4月和1975年4月,80多歲高齡的毛澤東最后一次離開北京,先后在武漢、長沙、南昌、杭州停留270天,特別在長沙停留了114天。
有歷史學者認為,這期間的中秋節,毛澤東是在激烈的思想斗爭中度過的,因為這期間他作出了一個重大決策,重新選擇鄧小平接班。
1975年的中秋節,陸定一的子女請復出后的鄧小平轉交毛澤東一封信,轉達了陸定一被關押之前對毛澤東所表達的堅定信念,并期望毛澤東再次挽救他們的父親。
中秋節過后四天的9月28日,毛澤東批示:請小平同志商有關同志,研究一下,提出意見告我。然而,病入膏肓的毛澤東再也無力過問這一問題。在1976年的中秋節過后十分鐘,他永遠離開了人間。
縱觀毛澤東一生度過的一個個中秋節,他的付出、痛苦和離別是遠遠高于給予、歡喜和團圓的,這也正從另一個側面印證:為了別人過上一個快樂的中秋節,毛澤東自已舍棄了多少個應該得到歡樂的中秋節。
中秋節在際,我們有什么理由不追思這位偉人?
但愿每個中國人中秋之夜樹下賞月、品嘗月餅時,再寄衷思一縷給老一代革命者,因為天上從來不會隨意掉下月餅。
相關文章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