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背后的“貴人”們
2016-06-06 17:13:40 作者:未知 來源: 網友評論 0 條
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熱播電視劇《平凡的世界》時,提及他曾和作家路遙住過同一個窯洞。習總書記說:“我跟路遙很熟,當年住過一個窯洞,曾深入交流過。路遙和谷溪他們創辦《山花》的時候,還是寫詩的,不寫小說。”
谷溪即路遙的“伯樂”曹谷溪。“谷溪是當時延安地區文藝圈非常重要的組織者,《山花》就是他搞起來的。”作家厚夫回憶。不過,路遙人生的助推者,還有很多很多。
曹谷溪教授創作,撮合婚姻
1966年,路遙開始“鬧革命”的時候,其“教父”柳青正遭受殘酷迫害。而此后兩年“造反有理”的狂熱,讓路遙陷入人生低谷。兩年后,曾坐過路遙“大牢”的谷溪(當時路是造反派頭頭,谷被路關押過)突然間與之化干戈為玉帛。路遙明確表示今后要拜他為師,跟他學習寫作。
那時,谷溪在陜北名噪一方。而路遙也開始顯山露水,在內部刊物上發表了有據可查的第一首小詩《我老漢走著就想跑》,谷溪在這首“順口溜式”的小詩中發現了路遙的靈氣,決定幫助這位正經受政治審查痛苦的后生。
1970年夏,已升任延川縣革委會政工組通訊組副組長的谷溪,說服領導,用路線教育積極分子的名額,把路遙抽到通訊組進行培訓,名為培養通訊干部?梢贿B干了兩期,實在沒辦法留人,谷溪又與縣文教局白軍明聯系,讓路遙以代理教師的身份,進入文教局搞編劇。
為了培養路遙,谷溪幾乎每次下鄉,都想法帶上他,讓他開闊視野,學習采訪,學習攝影。路遙也日益上進,借讀谷溪的大量書籍,尤其是俄蘇文學作品。1970年夏天,谷溪帶著路遙在黃河邊拍下了他畢生最喜歡的一張合影。在文學神奇的作用下,路遙與谷溪這兩個原先屬于敵對陣營的人,相互以魅力吸引,已經無法分開了。1971年,谷溪把《我老漢走著就想跑》推薦給《延安通訊》,促成了路遙第一次公開發表,路遙信心大漲,驚喜不已。此后路遙還發表了《車過南京橋》、《塞上柳》等作品,并正式用上了筆名“路遙”。
1970年,路遙在仕途中止和失戀的雙重打擊下差點輕生。接到初戀女友林達的“絕交信”那天,他當著谷溪的面哭得肝膽欲裂。其后,谷溪講起了自己的愛情故事:“一個漢子,不可能不受傷,受傷之后,應該躲到一個陰暗的角落,用舌頭舔干身上的血跡……”這令路遙豁然開朗,更堅決地要在文學上尋找“突圍”。從此溪也成為路遙危急時最信賴的人之一。
于是,谷溪一方面決心幫忙修復林達與路遙的愛情,一方面想方設法團結各路人才!渡交ā繁銖拇藭r開始發力,先后累計發行28.8萬冊,遠銷日本。路遙也因《陜西日報》點名表揚而在省內名聲大震。最令他感到高興的是,1973年春節,林達隨路遙回家過了年。
“林達是個好‘筆桿子’,以她的才氣和表現,上大學沒問題,但為了支持路遙,她放棄了這個選擇。”雖然這樁婚事最后以失敗告終,但谷溪的幫助令路遙銘記在心。
1992年9月,路遙因肝硬化腹水,谷溪把一張見證他們青春和友誼的照片放大后,專門送到了路遙病房,伴隨著路遙走完了生命最后的72天。
“在那個年代,假如我對路遙持以報復的心理,那很難講路遙會是什么樣的狀況。成功是需要機遇的,機遇不是平均分配給每一個人的,它只提供給那些有準備的人,路遙就是這樣的人。”谷溪回憶。
申易親自出馬“保送”上大學
1973年,全國高校普遍恢復招生,路遙理所當然地成為被推薦的對象。
然而,延川縣文教局雖動用了一切辦法,路遙卻因曾經的“造反派”身份連續被北大哲學系、西北大學中文系和陜西師大中文系拒絕。甚至出現了招生單位以為縣上全力推薦意在甩掉“包袱”,“越是拼命推越不敢收”的尷尬局面。最后,縣文教局領導拿著路遙作品找到延安大學招生處,但工作人員仍然擔心承擔不起政治風險。他們提出只要學校領導同意就招。但是誰能找到學校領導呢?這讓縣文教局領導再次犯難,于是向縣委書記申易匯報,不料,申易哈哈一樂,立馬拍板答應親自出馬做工作——當時延大中文系主要負責招生的申沛昌乃其堂弟。
事實上,申易曾參與過“關于白正基通知參加武斗致死,涉嫌王衛國(路遙原名)案”的處理,本著“不冤枉一個好人,不放走一個壞人”的原則,申易建議對該案復查。調查組經過深入走訪,最終得出可信結論,還了路遙一個清白。
“應該說,申易那時候并不知道路遙會有多大出息,他只是本著正義與良知做事。”厚夫認為。
延大時期的路遙如魚得水,正式走上了小說創作的道路。路遙大學同學許衛清晰地記得路遙在延大時的風采:“他是我們班最后入學的,入學沒多久就當選了班長。
他的確具有領袖氣質,很有凝聚力,有無窮的點子。后來我們得知他曾是縣革委會副主任,讓人突然感覺他層次很高,距離很遠。”
“其實我還不算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申易。所以說沒有申易,就沒有后來的路遙。畢業后,按照慣例一般都回縣里工作,但那時候《延河》雜志社正好要人,申易于是又把路遙推薦去了。”谷溪回憶。
80年代初,路遙與陜西省青年作家在一起(后排左一為路遙,左三為陳忠實,前排右一為賈平凹)
谷溪即路遙的“伯樂”曹谷溪。“谷溪是當時延安地區文藝圈非常重要的組織者,《山花》就是他搞起來的。”作家厚夫回憶。不過,路遙人生的助推者,還有很多很多。
曹谷溪教授創作,撮合婚姻
1966年,路遙開始“鬧革命”的時候,其“教父”柳青正遭受殘酷迫害。而此后兩年“造反有理”的狂熱,讓路遙陷入人生低谷。兩年后,曾坐過路遙“大牢”的谷溪(當時路是造反派頭頭,谷被路關押過)突然間與之化干戈為玉帛。路遙明確表示今后要拜他為師,跟他學習寫作。
那時,谷溪在陜北名噪一方。而路遙也開始顯山露水,在內部刊物上發表了有據可查的第一首小詩《我老漢走著就想跑》,谷溪在這首“順口溜式”的小詩中發現了路遙的靈氣,決定幫助這位正經受政治審查痛苦的后生。
1970年夏,已升任延川縣革委會政工組通訊組副組長的谷溪,說服領導,用路線教育積極分子的名額,把路遙抽到通訊組進行培訓,名為培養通訊干部?梢贿B干了兩期,實在沒辦法留人,谷溪又與縣文教局白軍明聯系,讓路遙以代理教師的身份,進入文教局搞編劇。
為了培養路遙,谷溪幾乎每次下鄉,都想法帶上他,讓他開闊視野,學習采訪,學習攝影。路遙也日益上進,借讀谷溪的大量書籍,尤其是俄蘇文學作品。1970年夏天,谷溪帶著路遙在黃河邊拍下了他畢生最喜歡的一張合影。在文學神奇的作用下,路遙與谷溪這兩個原先屬于敵對陣營的人,相互以魅力吸引,已經無法分開了。1971年,谷溪把《我老漢走著就想跑》推薦給《延安通訊》,促成了路遙第一次公開發表,路遙信心大漲,驚喜不已。此后路遙還發表了《車過南京橋》、《塞上柳》等作品,并正式用上了筆名“路遙”。
1970年,路遙在仕途中止和失戀的雙重打擊下差點輕生。接到初戀女友林達的“絕交信”那天,他當著谷溪的面哭得肝膽欲裂。其后,谷溪講起了自己的愛情故事:“一個漢子,不可能不受傷,受傷之后,應該躲到一個陰暗的角落,用舌頭舔干身上的血跡……”這令路遙豁然開朗,更堅決地要在文學上尋找“突圍”。從此溪也成為路遙危急時最信賴的人之一。
于是,谷溪一方面決心幫忙修復林達與路遙的愛情,一方面想方設法團結各路人才!渡交ā繁銖拇藭r開始發力,先后累計發行28.8萬冊,遠銷日本。路遙也因《陜西日報》點名表揚而在省內名聲大震。最令他感到高興的是,1973年春節,林達隨路遙回家過了年。
“林達是個好‘筆桿子’,以她的才氣和表現,上大學沒問題,但為了支持路遙,她放棄了這個選擇。”雖然這樁婚事最后以失敗告終,但谷溪的幫助令路遙銘記在心。
1992年9月,路遙因肝硬化腹水,谷溪把一張見證他們青春和友誼的照片放大后,專門送到了路遙病房,伴隨著路遙走完了生命最后的72天。
“在那個年代,假如我對路遙持以報復的心理,那很難講路遙會是什么樣的狀況。成功是需要機遇的,機遇不是平均分配給每一個人的,它只提供給那些有準備的人,路遙就是這樣的人。”谷溪回憶。
申易親自出馬“保送”上大學
1973年,全國高校普遍恢復招生,路遙理所當然地成為被推薦的對象。
然而,延川縣文教局雖動用了一切辦法,路遙卻因曾經的“造反派”身份連續被北大哲學系、西北大學中文系和陜西師大中文系拒絕。甚至出現了招生單位以為縣上全力推薦意在甩掉“包袱”,“越是拼命推越不敢收”的尷尬局面。最后,縣文教局領導拿著路遙作品找到延安大學招生處,但工作人員仍然擔心承擔不起政治風險。他們提出只要學校領導同意就招。但是誰能找到學校領導呢?這讓縣文教局領導再次犯難,于是向縣委書記申易匯報,不料,申易哈哈一樂,立馬拍板答應親自出馬做工作——當時延大中文系主要負責招生的申沛昌乃其堂弟。
事實上,申易曾參與過“關于白正基通知參加武斗致死,涉嫌王衛國(路遙原名)案”的處理,本著“不冤枉一個好人,不放走一個壞人”的原則,申易建議對該案復查。調查組經過深入走訪,最終得出可信結論,還了路遙一個清白。
“應該說,申易那時候并不知道路遙會有多大出息,他只是本著正義與良知做事。”厚夫認為。
延大時期的路遙如魚得水,正式走上了小說創作的道路。路遙大學同學許衛清晰地記得路遙在延大時的風采:“他是我們班最后入學的,入學沒多久就當選了班長。
他的確具有領袖氣質,很有凝聚力,有無窮的點子。后來我們得知他曾是縣革委會副主任,讓人突然感覺他層次很高,距離很遠。”
“其實我還不算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申易。所以說沒有申易,就沒有后來的路遙。畢業后,按照慣例一般都回縣里工作,但那時候《延河》雜志社正好要人,申易于是又把路遙推薦去了。”谷溪回憶。
80年代初,路遙與陜西省青年作家在一起(后排左一為路遙,左三為陳忠實,前排右一為賈平凹)
相關文章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