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和習大大住過一個窯洞的人
2016-05-04 08:41:23 作者:未知 來源: 網友評論 0 條
根據新聞報道以及網上資料,盤點一下和習大大一起住過窯洞的知青和陜北小伙子。
習大大自曝與路遙住過一個窯洞,兩人曾深入交流過。小編一看新聞,哎嘛,浮想聯翩。STOP!不是你們想的那種啦!小編只是依稀記得王岐山好像也有類似經歷。和習大大住一個窯洞,那感覺不知怎樣。嘖嘖,有疑惑自然要想辦法解決,于是,這盤點來裊~

路遙
1969年,15歲的習近平到延川縣梁家河插隊。在《黃土地的兒子》一文中,他講述自己當年插隊的經歷,說要過五關:跳蚤關、飲食關、生活關、勞動關、思想關。被跳蚤整得痛不欲生,“我皮膚過敏,跳蚤一咬就起水泡,水泡破了就是膿包,全身長瘡”,為了治住跳蚤,只得把六六粉撒到床單上睡覺,硬抗了三年沒事了。有一年弟弟習遠平去梁家河看他,習近平還特意叮囑弟弟不要告訴母親。
7年上山下鄉生活影響至深,習近平在自述文章《我的上山下鄉經歷》中,稱最大的收獲有兩點:“一是讓我懂得了什么叫實際,什么叫實事求是,什么叫群眾。這是我獲益終生的東西。二是培養了我的自信心。”他還寫道:“基層的艱苦生活,能夠磨煉一個人的意志。而后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只要想起在那艱難困苦的條件下還能干事,就有一股遇到任何事情都勇于挑戰的勇氣,什么事情都不信邪,都能處驚不變,克難而進。”
好啦,背景已說完,辣么,你們想看的來了!
下鄉期間,1975年習近平被推薦上清華大學
習近平找王岐山借宿,合蓋一床被子
延長縣作協主席張思明回憶,他曾為寫作習近平延安插隊經歷而在延川縣梁家河采訪,并于2002年赴福建拜訪時任省長習近平。他曾聽習談起,下鄉初期,一次從北京返回延川,因路途遙遠,先到了馮莊找王岐山借宿一夜,兩人就合蓋了一床被子。當時習帶著一本經濟方面的書,王岐山給留了下來。
尹大才是下放較早的延安本地人,帶著老婆孩子插隊,住在北京知青的隔壁。他也記得王岐山說過自己和習近平的友情,“我知道他們好。”王曾問尹:習仲勛你知道嗎?尹答:知道,西北局第一書記,國務院副總理。王:他兒子也在延川,他們那邊如果請你過去你去嗎?尹:我去你給我掙工分?
和5個知青一起住在張侯娃家的窯洞
當年習近平插隊時,住過的窯洞是張侯娃家的1號窯洞。這一排五孔窯洞,是1970年大隊修建的,每孔窯洞門上都有一個五角星,正中還題有“為人民服務”字樣,兩側豎讀8個字“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窯洞保存較好,梁家河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窯洞被兩戶村民買了下來。
最初和習近平一起住的還有雷平生等其他5名北京知青,(見梁家河插隊知青名單)習近平住在這里的時間最長。梁家河一位村民透露,目前,習近平住過的這個窯洞被鎮政府花錢租了下來,并派專人看護。這個窯洞的隔壁就是梁玉明家——習近平入黨介紹人、梁家河原大隊黨支部書記。他家窯洞現在還擺著一張與習近平2009年在延安的合影。
呂侯生:習近平下鄉期間住在他家兩年多
據《濟南日報》一份回憶性文字記錄,習近平初到梁家河大隊時,被安排在一戶人家的窯洞里。不多久,因為這戶人家的孩子要結婚,習近平就搬到呂侯生家的窯洞里住。呂侯生是陜西省延安市延川縣梁家河村村民,年齡與習近平相仿,習近平在他家窯洞住了兩年多。如今習近平住過的窯洞成為游客們的常去地。呂侯生也以自己的方式持續關注著習近平,今年2月習近平去陜西調研時還曾看望他。
“習近平來之前,你知道嗎?”“他還會不會再來?”“他插隊的時候,就和你一起住在這個窯洞里?” 從習近平來過之后,甚至是大年初一,都有許多人來到呂侯生家,站在知青故居前端詳。有時,呂侯生會被熱情的游客從屋里拉到外面來合影。人們對這個貌不驚人的老人充滿了好奇。通常,說話帶著濃厚陜北口音的呂侯生,會用一兩句話簡短作答。
呂侯生家里,擺著和習近平的舊合照
站在梁家河村的主干道上望去,呂侯生的家并沒有什么特別的。與一些村民家的紅色大門比起來,石頭砌成的門墻和木質的大門甚至顯得有些不起眼。院子里,三孔窯洞依山而建,整體色調呈土灰色,不多的亮色是成串的紅色辣椒和大穗的玉米。稍有些不搭調的是,門口擺著裝有兩個消防栓的紅色盒子。
推開窯洞最東側一扇斑駁的木門,右手邊是擺著幾床被子的土炕。煤油燈、搪瓷茶杯、舊式茶壺、泛黃的紅色娘子軍海報……從屋里的擺設來看,人們在盡力復原當年的場景。
40多年前,就在這孔窯洞里,習近平和呂侯生一起住了兩年多。據呂侯生介紹,那時的習近平不會做飯,他就“做些面條、稀飯、窩窩頭”。夜里,習近平總是點著煤油燈看書到12點多,不識字的呂侯生便也坐在土炕上,抽著卷煙陪他看書。
1994年,一塊從窯洞頂部掉落的石頭,在砸中呂侯生右腳背的同時,也轉動了這個陜北農民命運的齒輪。
在經歷了腳踝流膿、骨髓壞死之后,呂侯生被確診為骨髓炎。他開始輾轉于延川縣和延安市的醫院。兩個星期很快過去,錢像打水漂似地花出去。“那是這輩子最難的時候,實在是沒有辦法了。”坐在窯洞里的土炕上,呂侯生吐了口煙,喃喃說。他的老伴鄧愛芳插話說,“當時一個兒子和四個女兒都在上學,哪個不得花錢。”
絕望之際,呂侯生找到習近平1992年回梁家河看望村民時留給他的名片。按照上面的地址,他寫了一封信過去。兩個星期后,習近平寄過來500塊錢,讓他去福州治病。拄著雙拐,從西安到上海,又輾轉來到福州。接站的人,是習近平(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秘書陳斌。當晚,見到開完會后的習近平,呂侯生心里的石頭落了地。習近平跟他說,“你不要顧及錢的事兒”。
在福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呂侯生的治療進行了一個多月,病情慢慢好轉。臨走時,習近平給他買了張飛機票,還塞給他2000元錢,讓他回家當生活費。骨髓炎帶給他的折磨,并沒有就此打住。
1996年,舊病復發。他寫了第二封信給習近平。這時,習近平已是福建省委副書記。不久,呂侯生再次來到福州治病。習近平親自帶他到福州市的醫院。這一次,醫生告訴他,“必須要截肢了,否則會有生命危險”。
考慮到呂侯生是一個人到的福州,截肢后無人照顧其生活,習近平和呂侯生商量,讓他回去找醫院做截肢手術。1997年,呂侯生在二女兒的陪伴下,來到山西太原武警醫院截肢。
這次的醫藥費,仍是習近平替他付的。如今,回憶起當時的境況,呂侯生瞪大眼睛說,“如果不是習近平幫忙,我早就病死了”。
每天都看新聞聯播 “我想知道近平在忙什么”
與普通的村民家相比,呂侯生家有點特別。不大的窯洞里,墻壁上貼滿了習近平的大幅海報,以及他在福建、浙江等地和習近平的合影。
每次有親友或游客走進呂侯生的家里,都會對這些照片贊嘆不已。呂侯生也覺得,“挺自豪的”。
最近這次見面,他覺得習近平看起來有些疲憊。“他太忙了。”不過,他并沒有說些注意身體之類的話。他不善言辭,更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情感。一直以來,他以自己的方式關注著習近平。
2012年11月15日,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當選總書記。那天,呂侯生早早坐在自家的窯洞里,電視一直開著。聽到電視上傳來習近平當選的消息時,呂侯生激動地從椅子上起身鼓掌。“高興,太高興了!”
他告訴記者,從那以后,他每天晚上都看新聞聯播。“我想知道近平在忙什么,看看他又開什么會,或者去哪個國家訪問了。”不過,他也會覺得,不好意思再跟習近平聯系了。“我不想打擾他,他太忙了。”
習近平這次回梁家河,呂侯生和老伴鄧愛芳準備了4雙鞋墊。“兩雙是給習近平的,另外兩雙是給彭麗媛和他們的女兒。”鄧愛芳拿出當時的照片指著說,鞋墊上繡的是“中國夢”、“民族夢”和“;丶铱纯”。“近平提倡中國夢,我就繡了這幾個字。”鄧愛芳笑著說。鄧愛芳記得,習近平接過鞋墊后,來回翻看,點點頭說,“很好”。“本來是不收的,但是因為我們是朋友就收了,還給了我200塊錢。”鄧愛芳說。
和鄧愛芳都沒有念過書,但呂侯生向記者表示,他認為中國夢是老百姓的夢想,是中國人民要實現富強的夢想。

路遙
7年上山下鄉生活影響至深,習近平在自述文章《我的上山下鄉經歷》中,稱最大的收獲有兩點:“一是讓我懂得了什么叫實際,什么叫實事求是,什么叫群眾。這是我獲益終生的東西。二是培養了我的自信心。”他還寫道:“基層的艱苦生活,能夠磨煉一個人的意志。而后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只要想起在那艱難困苦的條件下還能干事,就有一股遇到任何事情都勇于挑戰的勇氣,什么事情都不信邪,都能處驚不變,克難而進。”
好啦,背景已說完,辣么,你們想看的來了!
下鄉期間,1975年習近平被推薦上清華大學
習近平找王岐山借宿,合蓋一床被子
延長縣作協主席張思明回憶,他曾為寫作習近平延安插隊經歷而在延川縣梁家河采訪,并于2002年赴福建拜訪時任省長習近平。他曾聽習談起,下鄉初期,一次從北京返回延川,因路途遙遠,先到了馮莊找王岐山借宿一夜,兩人就合蓋了一床被子。當時習帶著一本經濟方面的書,王岐山給留了下來。
尹大才是下放較早的延安本地人,帶著老婆孩子插隊,住在北京知青的隔壁。他也記得王岐山說過自己和習近平的友情,“我知道他們好。”王曾問尹:習仲勛你知道嗎?尹答:知道,西北局第一書記,國務院副總理。王:他兒子也在延川,他們那邊如果請你過去你去嗎?尹:我去你給我掙工分?

當年習近平插隊時,住過的窯洞是張侯娃家的1號窯洞。這一排五孔窯洞,是1970年大隊修建的,每孔窯洞門上都有一個五角星,正中還題有“為人民服務”字樣,兩側豎讀8個字“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窯洞保存較好,梁家河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窯洞被兩戶村民買了下來。
最初和習近平一起住的還有雷平生等其他5名北京知青,(見梁家河插隊知青名單)習近平住在這里的時間最長。梁家河一位村民透露,目前,習近平住過的這個窯洞被鎮政府花錢租了下來,并派專人看護。這個窯洞的隔壁就是梁玉明家——習近平入黨介紹人、梁家河原大隊黨支部書記。他家窯洞現在還擺著一張與習近平2009年在延安的合影。

據《濟南日報》一份回憶性文字記錄,習近平初到梁家河大隊時,被安排在一戶人家的窯洞里。不多久,因為這戶人家的孩子要結婚,習近平就搬到呂侯生家的窯洞里住。呂侯生是陜西省延安市延川縣梁家河村村民,年齡與習近平相仿,習近平在他家窯洞住了兩年多。如今習近平住過的窯洞成為游客們的常去地。呂侯生也以自己的方式持續關注著習近平,今年2月習近平去陜西調研時還曾看望他。
“習近平來之前,你知道嗎?”“他還會不會再來?”“他插隊的時候,就和你一起住在這個窯洞里?” 從習近平來過之后,甚至是大年初一,都有許多人來到呂侯生家,站在知青故居前端詳。有時,呂侯生會被熱情的游客從屋里拉到外面來合影。人們對這個貌不驚人的老人充滿了好奇。通常,說話帶著濃厚陜北口音的呂侯生,會用一兩句話簡短作答。
呂侯生家里,擺著和習近平的舊合照
站在梁家河村的主干道上望去,呂侯生的家并沒有什么特別的。與一些村民家的紅色大門比起來,石頭砌成的門墻和木質的大門甚至顯得有些不起眼。院子里,三孔窯洞依山而建,整體色調呈土灰色,不多的亮色是成串的紅色辣椒和大穗的玉米。稍有些不搭調的是,門口擺著裝有兩個消防栓的紅色盒子。
推開窯洞最東側一扇斑駁的木門,右手邊是擺著幾床被子的土炕。煤油燈、搪瓷茶杯、舊式茶壺、泛黃的紅色娘子軍海報……從屋里的擺設來看,人們在盡力復原當年的場景。
40多年前,就在這孔窯洞里,習近平和呂侯生一起住了兩年多。據呂侯生介紹,那時的習近平不會做飯,他就“做些面條、稀飯、窩窩頭”。夜里,習近平總是點著煤油燈看書到12點多,不識字的呂侯生便也坐在土炕上,抽著卷煙陪他看書。

呂侯生家的窯洞
“如果不是習近平幫忙,我早就病死了”1994年,一塊從窯洞頂部掉落的石頭,在砸中呂侯生右腳背的同時,也轉動了這個陜北農民命運的齒輪。
在經歷了腳踝流膿、骨髓壞死之后,呂侯生被確診為骨髓炎。他開始輾轉于延川縣和延安市的醫院。兩個星期很快過去,錢像打水漂似地花出去。“那是這輩子最難的時候,實在是沒有辦法了。”坐在窯洞里的土炕上,呂侯生吐了口煙,喃喃說。他的老伴鄧愛芳插話說,“當時一個兒子和四個女兒都在上學,哪個不得花錢。”
絕望之際,呂侯生找到習近平1992年回梁家河看望村民時留給他的名片。按照上面的地址,他寫了一封信過去。兩個星期后,習近平寄過來500塊錢,讓他去福州治病。拄著雙拐,從西安到上海,又輾轉來到福州。接站的人,是習近平(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秘書陳斌。當晚,見到開完會后的習近平,呂侯生心里的石頭落了地。習近平跟他說,“你不要顧及錢的事兒”。
在福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呂侯生的治療進行了一個多月,病情慢慢好轉。臨走時,習近平給他買了張飛機票,還塞給他2000元錢,讓他回家當生活費。骨髓炎帶給他的折磨,并沒有就此打住。
1996年,舊病復發。他寫了第二封信給習近平。這時,習近平已是福建省委副書記。不久,呂侯生再次來到福州治病。習近平親自帶他到福州市的醫院。這一次,醫生告訴他,“必須要截肢了,否則會有生命危險”。
考慮到呂侯生是一個人到的福州,截肢后無人照顧其生活,習近平和呂侯生商量,讓他回去找醫院做截肢手術。1997年,呂侯生在二女兒的陪伴下,來到山西太原武警醫院截肢。
這次的醫藥費,仍是習近平替他付的。如今,回憶起當時的境況,呂侯生瞪大眼睛說,“如果不是習近平幫忙,我早就病死了”。
每天都看新聞聯播 “我想知道近平在忙什么”
與普通的村民家相比,呂侯生家有點特別。不大的窯洞里,墻壁上貼滿了習近平的大幅海報,以及他在福建、浙江等地和習近平的合影。
每次有親友或游客走進呂侯生的家里,都會對這些照片贊嘆不已。呂侯生也覺得,“挺自豪的”。
最近這次見面,他覺得習近平看起來有些疲憊。“他太忙了。”不過,他并沒有說些注意身體之類的話。他不善言辭,更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情感。一直以來,他以自己的方式關注著習近平。
2012年11月15日,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當選總書記。那天,呂侯生早早坐在自家的窯洞里,電視一直開著。聽到電視上傳來習近平當選的消息時,呂侯生激動地從椅子上起身鼓掌。“高興,太高興了!”
他告訴記者,從那以后,他每天晚上都看新聞聯播。“我想知道近平在忙什么,看看他又開什么會,或者去哪個國家訪問了。”不過,他也會覺得,不好意思再跟習近平聯系了。“我不想打擾他,他太忙了。”
習近平這次回梁家河,呂侯生和老伴鄧愛芳準備了4雙鞋墊。“兩雙是給習近平的,另外兩雙是給彭麗媛和他們的女兒。”鄧愛芳拿出當時的照片指著說,鞋墊上繡的是“中國夢”、“民族夢”和“;丶铱纯”。“近平提倡中國夢,我就繡了這幾個字。”鄧愛芳笑著說。鄧愛芳記得,習近平接過鞋墊后,來回翻看,點點頭說,“很好”。“本來是不收的,但是因為我們是朋友就收了,還給了我200塊錢。”鄧愛芳說。
和鄧愛芳都沒有念過書,但呂侯生向記者表示,他認為中國夢是老百姓的夢想,是中國人民要實現富強的夢想。
相關文章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