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p id="uqhix"><small id="uqhix"><delect id="uqhix"></delect></small></sup>

      延安信息大全首頁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用戶名: 密碼:

      快訊 延安 榆林 區縣 | 圖片 今日延安 革命圖片 風土人情 | 問吧 問題 生活 其它 | 圣地紅 紅色專題 革命歷史 延安精神 | 陜北民歌 歌詞
      分類 房產 求職 市場 | 雜談 安塞腰鼓 延安小吃 陜北文學 | 文化 歷史 民俗 人物 | 圣地游 旅游快訊 旅游景點 延安游記 | 企業名片 快訊

      延安市交通違章查詢  延安問吧  延安房產信息  陜北民歌大全  陜北說書大全  延安市衛星地圖  網上虛擬延安  延安網站建設專家  2011年延安秧歌視頻

      陜北正月天—— 祁玉江

      2016-03-20 11:08:46 作者:未知 來源: 網友評論 0

      對于陜北人來說,一年中最清閑、最喜慶、最熱鬧的時節恐怕要數正月天了。是呀,“正月里來是新春。”正月更是農歷一年的開啟之月。過去一年,一切愉快與不愉快、成功和不成功,統統都已經過去了,用不著過多地留戀和犯愁。而新的生活又將開始。新年要有新氣象,新年就要交好運。人們更多的是寄希望于新的一年,憧憬著美好的未來。試問,面對新正,有誰又不期待不興奮呢?
          當新年的鐘聲敲響的那一刻,一下子將過年的熱烈氣氛推向了高潮。“家和萬事興”萬千個家庭其樂融融,晚輩們爭先恐后地向長輩們祝福道安,祝愿老人們人隨天意,健康長壽;而長輩們則反過來對晚輩們問好,祈盼孩子們快樂生活、茁壯成長。那禮花禮炮更是人們對興奮、喜悅之情的表達,一齊渲泄,萬炮齊鳴,震耳欲聾,響徹大地;ㄅ诒〞r發出的火焰,相互聚集,互相映襯,將天空燃得如同白晝。一陣渲泄、熱鬧過后,老年人便倒頭就睡,歇息去了;而年輕人卻毫無睡意,便瘋跑瘋玩起來;現代通訊工具相互發出的新年祝福短信充斥著手機;那些勤快的家庭主婦們,卻顧不得睡覺休息,便開始剝蔥呀,剁肉呀,洗擦蘿卜呀,準備起大年初一一家人所要食的餃子餡來;而經驗豐富的老農,卻走出了家門,登上附近的高山,去觀察天象,預測來年的吉兇。民間流傳,除夕之夜是特殊的夜晚,新的一年的世事吉兇、天年豐欠和村子里將要發生的大事,都可以通過氣象變化、燈籠明暗、動物嚎叫和影影綽綽的物像表現出來。這究竟是真是假,有無科學依據?誰也說不清楚。
          正月初一,是農歷新年開啟之日。按照陜北人的講究,這一天是不出門的。早晨起來吃罷餃子后,有的睡覺,有的玩牌,有的看電視,有的玩耍(特別是小孩子們),繼續持續著過年的喜慶氛圍。而現代跟過去大不一樣了,多數人破了規矩,任意起居了。同時,這一天家中、院落產生的垃圾,也不得清掃。意寓若要清掃,就會將一家人一年的福氣清掃掉的。
          “初一不出門,初二拜家親”。正月初二親戚們便開始相互走動了,拜年祝福。陜北有個俗成,出嫁的女子不在娘家過年?烧鲁醵䥇s是拜丈人的日子了,兒子帶了兒媳和孫子去岳父、岳母家拜年;而女兒、女婿則帶著外孫回娘家拜年來了。這是上等的親戚,主人自然會用最好吃的茶飯來招待,滿家里顯得喜氣洋洋,熱熱鬧鬧。
          從正月初三開始,城鄉秧歌就鬧騰開了,陸陸續續,一直要鬧到正月十五。正月天,人們相對要清閑一些,除了好吃好喝物質方面享受外,精神方面也要享受和充實。鬧秧歌便是陜北人的主要娛樂活動,最好的精神食糧。當然,城鎮的秧歌似乎要好一些,包括才貌、服裝、形式、動作、道具、音樂等;可鄉里也有鄉里的特色和樂趣,雖然在上述諸方面比不上城里,但完全是自由組合,就地取材,樸素大方,自娛自樂,一切處于原始自然狀態。那歌詞和唱腔雖然土得掉渣,但卻是那么幽默風趣,聽起來入耳中聽。比如,傘頭引領著一隊秧歌隊“沿門子”,隨意來到誰家的院子里,根據周圍的景象和氛圍,便會輕輕彎腰,將傘頭一點,鑼鼓家具頓時戛然而止,他便會脫口唱到:
          進了院子我仔細看,
          窗欞上窗花貼了個滿,
          大剪子鉸過小剪子剜,
          這家大嫂的手藝就不一般。
          鬧到熱鬧處,傘頭張口就會唱到:
          一圪嘟嘟蔥,一圪嘟嘟蒜,
          一圪嘟嘟婆姨,一圪嘟嘟漢,
          一個嘟嘟秧歌滿村轉,
          一圪嘟嘟娃娃就攆上看。
          有條件的地方,夜晚還要在村子里的大戶人家院子里熱鬧熱鬧。為了照明和驅寒,院子里燃起了幾堆炭火堆,秧歌隊轉上幾圈、歡快地揚達上一陣子,便開始搬水船(即跑旱船)、騎毛驢、推木車等表演。坐水船、騎毛驢、坐木車的,一般都是年輕姑娘,紅襖綠褲,長辮過膝,邁著碎步,閃火起來,輕飄飄的,很是招人喜愛;而搬船、推車、趕毛驢的,往往是些年輕后生,裝扮各異,動作滑稽,對坐船、推車、騎驢的姑娘百般獻殷,惹得眾人捧腹大笑。這時,坐船的姑娘和搬船的老艄公便相互調侃對唱起來:
          叫聲艄公把船搬,
          奴家我要下江南,
          江南有我的男子漢,
          奴家想坐你的船。
          你這個姑娘我不搬,
          你去江南見老漢,
          你見上你的男子漢,
          早把艄公我全忘完。
          再叫一聲艄公你快搬,
          給你船費二兩三,
          只要見上我男人,
          我讓你二人拜弟兄。
          九曲黃河十八道灣,
          水船搬進爛泥灣,
          泥深水淺船難行,
          老艄公我送姑娘好費勁。
          ……
          到了正月十五,秧歌便掀起了高潮,美美價要鬧騰上大半天、大半夜,這才過了癮,收了場,算是過好了年。
          現在,隨著鄉村人口逐年向城鎮遷徙聚集,農村人口愈來愈少,正月天的秧歌很難鬧騰起來。而鬧秧歌大多集中在城鎮,陣容當然很大,花樣也不斷翻新。每逢正月十五這天,陜北各個縣城和市里都要組織開展“過大年”秧歌展演,有計劃地選擇一些秧歌隊進城表演。這是一個地方綜合發展實力展現,各方自然都高度重視,精心籌劃,早早排練,不斷創新,各盡所能,一展風采。四面八方的居民群眾,趕到縣城,涌入市區,盡情欣賞,一睹為快!
          按照陜北地區傳統的說法和講究,臘月三十是大年,而正月初六是小年。大年過的是鬼神之年,而小年才真正過的是人的年。所以與大年一樣隆重,一樣過法。初七早晨同樣也要吃餃子。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陜北,包括我國不少地方,傳統的習慣是,過了十五才算把年真正過完了。這一天,除了白天大鬧秧歌外,晚上還要放煙火、轉九曲、吃元宵,一方面要隆重地將年過圓滿,另一方面祈福新的一年,團團圓圓、平平安安,好運連連。
          正月十六要洗澡,意為洗百病。晚上要燎百病。即在院子里燃起一堆柴禾,一家老小從火堆上跳來跳去,反復跳上幾回,意喻將身上所有的疾病燎掉了,一年四季便會百無禁忌,大吉大利。假如年老者、年小者跳不過去、或者是外出者,就由家人拿上本人的衣服在火堆上燎上幾回,也就盡心了。
          正月二十三是迎“灶馬爺”的日子。這天傍晚,每個村子都要在自家腦畔山上燃起柴火,迎接“灶馬爺”下凡。這究竟從何朝何代何年開始,已無法考證;而為什么要送“灶馬爺”,也很難說清。反正一輩一輩傳下來就這樣做了。好像約定俗成,在這一時刻,所有的村子的山頭上都燃起了篝火,烈火焰焰,濃煙四起,相互映照,似古代燃放的狼煙一般,壁壘森嚴,蔚為壯觀,倒成了一道鄉村靚麗的夜景圖。
          過罷正月二十三,正月的節日及祭祀活動就全部結束了,年就算徹底過完了。接下來便轉入正常生活。不幾日,驚蟄就來到了。“驚蟄不停牛”陜北一年一度的農事活動又開始了。

      相關文章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

      • 驗證碼:

      最新圖片文章

      最新文章

      18禁H漫免费漫画无码网站,性xxxxfreexxxxx国产,另类ZOOFILIA杂交VIDoes,国产特黄A三级三级三级
    1. <sup id="uqhix"><small id="uqhix"><delect id="uqhix"></delect></small></s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