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北黃土地上的毛驢兒
2013-06-18 09:04:12 作者:未知 來源: 網友評論 0 條

出于對陜北毛驢的好奇,我深夜打開電腦,試著在“百度”中輸入“陜北毛驢”四字,竟搜出了好多有關毛驢兒的信息。在陜北,毛驢不僅在日常生活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在過往的革命歲月中,毛驢也為革命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的貢獻。在陜北這片黃土地上毛驢可以說是經濟之舟、文化之舟、快樂之舟、友誼之舟、生活之舟、生命之舟……
陜北高原到處都是山岔岔、圪梁梁、溝洼洼、塬畔畔,毛驢成為陜北人民親密的伙伴,毛驢在日常里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毛驢兒不僅僅被莊稼人用于犁田耪地,更多的是用于牽碾拽磨、馱炭送糞、拉車運輸莊稼山貨。人們吆著毛驢兒登上高高的山崗,迎著東方噴薄升起的火紅旭日,呼吸著早春二月清新的空氣,感受著田野里泥土和草木一起散發出來的新春氣息,心曠神怡,打心底里舒坦,于是就會情不自禁地亮開喉嚨,吼出幾聲信天游來。毛驢兒和架子車是家家戶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勞動工具,也成為了展現在鄉間的一卷司空見慣的風物畫軸。
毛驢是陜北人延伸不盡的胳臂腿,毛驢是陜北人生生死死的守護神。
人出世,女人們生娃,坐上驢拉的架子車上醫院;人離世,“對面峁峁里下來了,兩頭毛驢拉副喪,只見黃塵不見人,小小丈夫里邊躺”;人結婚,新媳婦、迎親送親的女人戴著大紅花咯擺咯擺地騎在驢背上,新女婿牽著驢韁噗噗地笑;人出門,交公糧、賣余糧、賣農林產品、拉貨物,上大學、打工、游子外出,鄉人總要用毛驢拉著鼓鼓囊囊的行李往車站相送;人趕集,毛驢自覺前往;女人回娘家,把毛驢騎上;凡是坐不上車輛的地方,誰也少不了驢,就連過河都要騎驢。
騎毛驢兒最排場好看的陣容是迎親。
過去在陜北,結婚迎親多為兩種形式:一為坐轎,一為騎驢。而騎驢迎親則是最普遍、最具特色、最受歡迎的形式。你看,在山道抑或村路上,隨著一陣歡快悠揚的嗩吶聲由遠而近,一支迎親的隊伍過來了:走在迎親隊伍最前面的是鼓樂隊,其次是步行著的男“迎人的”,緊接著就是五個騎毛驢兒的女角兒,前兩個是“迎人的”,中間是主角兒——新娘,后面兩個是“送人的”,殿后的則是由男人組成的“送人的”。通常情況下,這樣一支隊伍,大抵由三十個人組成,真夠得上是浩浩蕩蕩了。尤其是中間那五個騎驢者,個個濃妝艷服,光彩照人,十分醒目搶眼。
這時候,毛驢也揚眉吐氣了。毛驢頭上戴著紅纓,脖上掛著銅鈴,蹄上打著鐵掌,身上披掛一新,打扮得像“新女婿”一般俊俏。走起路來點頭晃腦的,很是神氣。
陜北毛驢,女人騎它,俊格旦旦,亮忽閃閃,美如山花;男人趕它,威風凜凜,堂堂正正,宛若大樹。
騎驢婆姨趕驢漢,就是一幅地域風味十分鮮明而濃郁的民俗風情畫: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一頭毛驢兒正在踢踢踏踏地趕路,毛驢兒的脊梁上備著鞍子,鞍子上面搭著一塊花花綠綠的棉被,棉被上面騎坐著一位年輕俊俏的新媳婦兒。新媳婦兒的丈夫背絞了雙手,緊跟在毛驢兒的后面,一邊行走,一邊同驢背上的婆姨說著話兒。遇著要上坡了,身肢開始后仰,新媳婦兒便趕緊用雙手扳住鞍子的前檔兒;下坡了,身肢又要前俯,新媳婦兒又用雙手扳住鞍子的后檔兒,這樣,這新媳婦兒的身肢便始終保持著端坐直立的姿態。就這樣,“騎驢婆姨”和“趕驢漢”邊行進,邊拉著家常話兒,順便還欣賞著山道旁的田野山水風光,不經意間就到了新媳婦兒的娘家了
生活少不了驢,藝術也離不開驢。陜北高原上的毛驢承載著的黃土文化,成為藝術家的鐘愛。
陜北秧歌中的“趕毛驢”,人見人愛,鳥看鳥喜:一男一女,男趕女騎,一會兒似兄妹,一會兒若夫妻,一會兒如戀人,一會兒打滾、一會兒跳躍,扭跳騰挪、哭笑躲臥,嬉戲逗趣、詼諧幽默。藝術離不開驢、夫妻逗趣無驢不成趣。“說你邋遢實邋遢。你的耳朵賽驢耳朵大”;“賽驢耳也不怎么,你給奴家買耳環奴家戴它。
在信天游中有不少表現毛驢兒的歌詞,如“高騾子大馬叫得歡,耐不過灰毛驢兒滾沙灘”“騎驢婆姨趕驢漢,咱倆好成面粘粘”“騎上毛驢兒打上傘,慢慢尋個漂亮漢”“灰毛驢兒馱條灰口袋,看你那個灰腦袋”。以畫驢而享譽畫壇的黃胄先生,于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嫻熟的繪畫技巧,畫了一幅20米長的《百驢圖》,曾作為鄧小平訪日的國禮。畫家邵江城也曾以其獨特的藝術視角和審美取向,畫過一幅百米長卷《陜北佳米驢》。畫中各色毛驢兒或站,或臥,或跑,或叫,或打滾,或嬉戲,或廝磨,或打斗,情態各異,栩栩如生。畫家把濃郁深厚的生活氣息與毛驢兒那呼之欲出的動態神形表現得淋漓盡致。
毛驢兒之所以被莊稼人和眾多藝術家所喜愛,緣于它是農耕文化和陜北地域文化活生生的藝術載體它,展示了一幅黃土農耕文化與草原游牧文化交融的美麗畫卷。
整理完這篇稿子,我的思緒如脫韁的驢駒子,在迅猛奔跑,奔跑過了關中平原、奔跑到了黃土高原,奔跑過了每一座山頭,奔跑過了每一道山溝。我的耳畔鳴響著陜北毛驢千年的長嘆和撕心的吼嚎,我的眼簾塞滿了、膨脹著這樣的畫面:
“噢—瞅,得兒—駕—吁—吁—吁—”一隊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陜北毛驢馱著人、載著物向遠方疾步而去。不,他們馱著軒轅黃帝的夢想、馱著黃土高原的夢想、馱著中華民族的夢想向著明天、向著遠方疾步而去……
關鍵詞:毛驢 投稿郵箱:464001842@qq.com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