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后根據黨的指示,利用民團團總身份進行革命活動,被選為安定縣地方行政會議主席團成員和農民協會促成會委員。組織和領導農民協會打擊封建官僚,懲辦土豪劣紳,被群眾譽為“謝青天”。
1927年10月與唐澍等組織領導清澗起義,任西北革命軍游擊支隊營長、副指揮。
1928年5月參與領導渭華起義,任西北工農革命軍軍事委員會委員兼革命軍第3大隊大隊長。后任中共陜北特委軍委委員、陜北行動委員會軍事指揮部總指揮,在陜北、寧夏、甘肅等地做兵運工作。
1931年9月,閻紅彥、吳岱峰率中國工農紅軍晉西游擊大隊突破黃河天險進入陜甘,謝子長奉中共陜甘省委之命以陜甘省委軍委書記的名義來到晉西游擊大隊駐地三甲塬,排除阻力,按照陜甘省委的指示,與吳岱峰、閻紅彥一起將晉西游擊大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游擊總隊,對外暫稱西北反帝同盟軍,(后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六軍),謝子長任總指揮,并于1931年底以執行省委反右傾斗爭為理由在三嘉源進行了大清洗關押劉志丹。
1933年夏被派往察綏抗日同盟軍第18師,負責中共組織的工作,協助師長許權中指揮作戰。同年11月回到陜西,任中共中央北方代表派駐西北軍事特派員,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恢復和建立了陜北紅軍游擊隊5個支隊,建立了安定、延川根據地。
1934年后,任陜北紅軍游擊隊總指揮部總指揮、紅26軍42師政治委員、中共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指揮部隊粉碎了國民黨軍對陜北蘇區的“圍剿”。 謝子長在長期征戰中,多次負傷。因戰傷惡化,1935年2月21日在安定縣燈盞灣逝世,時年38歲。毛澤東曾兩次為謝子長墓題詞:“民族英雄”、“雖死猶生”,并親筆寫了碑文。同年,中共西北工作委員會決定將安定縣改名為子長縣。1946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陜甘寧邊區政府在瓦窯堡修建了子長烈士陵園 ,并舉行了隆重的公葬儀式。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